四川省綿陽市人民政府26日晚發布公告稱,涪江綿陽、江油段水質因上游電解錳廠尾礦渣流入受到污染,呼吁廣大市民近期生活飲用盡量使用瓶裝水、桶裝水等成品水。
公告稱,7月21日涪江上游普降暴雨,四川省阿壩州松潘縣境內一電解錳廠尾礦渣流入涪江。26日,經綿陽市環保部門監測,尾礦渣造成涪江江油、綿陽段水質個別指標超標。對此中國之聲剛剛對綿陽市環保局局長馬道福進行了采訪。
馬局長表示,因為前期水量比較大,所以監測沒發現異常情況。涪江水量減少后,昨天在江油和綿陽發現水質暗淡,猛然出現異常狀況,然后啟動應急預案。一個是對污染源進行排查,一個是對水質進行加密監測。通過排查監測發現水質昨天下午在綿陽、江油段出現超標的情況,通過分析認為還是之前的電解錳廠尾礦渣通過200多公里的水體推移到達了這個河段。
馬局長表示,這200多公里的水質全部都會受到影響,之前水量大反映不出來,如果飲用這種水達到一定量之后會對人健康有影響。江油上段的水通過檢測都是合格的,涪江之外的其他飲用水都還是可以飲用的,所以對部分群眾會產生影響。
馬局長表示,事情發生后,市委市政府領導高度重視,分管領導專門召開會議了解情況,分析原因,研究對策,及時的向社會發布公告,從安全的角度來講,建議大家盡量飲用瓶裝水、桶裝水等成品水,其他的生活用水都可以照樣使用自來水。四川省環保廳也高度重視,分管領導、監測人員和監管人員趕到綿陽研究對策。
馬局長表示,從昨天晚上到今天早上,污染濃度逐漸升高,但今天白天到現在濃度在逐漸降低,但還沒達到飲用水源的標準,還不能預測什么時間能恢復正常。
對于為什么事故是21號發生的,而26號才采取措施,馬局長說因為21號事故發生后,他們當天就對水質進行監測,因為當時水量比較大,沒有發現異常,主要錳是一種重金屬,是一種很細的顆粒狀物體,進入水之后它不溶于水,只能在水的底部進行移動,到江油段的時候這正好有個水庫,在水庫這逐步的積累,加之水量減少,就逐步的顯示出來了。